湛湛人生
朱学宝:低调的华丽

 

 

      低调做人,认真做事。

朱学宝(1937.6-  ),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水产养殖教授,1993年起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60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学院水产养殖专业,曾留学日本。曾任水产养殖系主任,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曾主持国家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项目“BICOM陆上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等科研课题。2006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朱学宝有一张刚毅、严肃的脸,而且总是带着一丝不苟的认真劲。这很容易让人感到,他棱角分明、不苟言笑、严肃认真,但一接触才发现,他为人和蔼、平易亲切、思路活跃、谈吐风趣,举止之间就像邻家一位爱讲故事的长者。

学生的良师益友

      朱学宝在担任水产养殖系主任6年间,常常早早就来到办公室。碰到正在忙碌的清洁工,他总是亲切地道一声:“早!”朱学宝在家里立了三条家规:一是对人要尊重;二是对人要礼让;三是做人要有骨气。他说:“与人相处,‘和为贵’是对的,但我看还应该加个‘谦为宝’。‘和气’加‘谦虚’那就宝贵了。”朱学宝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平时只要有人谈到他在科研或工作中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时,他总是发自内心地说:“这是大家一道干出来的!”如今,朱学宝已是70岁出头的人,但他仍乐融融地与年青教师一起十分融洽地工作着。

      记得在1973年,朱学宝担任淡72级班主任。当时暑假刚过,开学不久,他发现一位农村学生没来报到、上课。当时电讯条件很差,学生家在一个海岛的小渔村,无法取得联系。朱学宝十分着急,“生病了?家里有急事?……”。他立马乘船摆渡过海,趟过岛上的泥泞小路,去海岛学生家里了解事情原委。原来学生家中困难,生活拮据,学生家长希望让学生外出做工接济家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朱学宝真挚的劝说下,学生家长被他的真情感动了,同意让学生重返校园。现在这位学生已成为某市一重要部门领导,成为国家的骨干人才。朱学宝每次出差到那里,这位学生总要赶到他住处看望老师。老师的作用是什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在关键时刻引导学生的人生航向。

      朱学宝作班主任时,和学生生活在一起,常常是同吃、同住、同上课,怀着一颗真心融入学生内心世界。朱学宝说:“什么叫关心学生?就是要知道学生的喜、怒、哀、乐,而且要体现在行动上。当学生有困难时,要给予实实在在的具体帮助;当学生有困惑时,要给予具体的引导;当学生有进步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当学生有缺点时,我也会批评,有时是严厉的批评。总之,我将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正因为如此,他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也正因为如此,现在,在北京、上海、福建、云南、华盛顿、纽约、明尼苏达……一二十年,二三十年没见面的学生,见到朱学宝,总会发自内心地说:“朱老师,您是我人生道路上永远不会忘记的老师!”

      朱学宝说:“古人把师徒关系比作父子,可见老师与学生的感情。一个称职的老师,对学生而言,应在学生一生的人生道路上发挥楷模式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喜欢谈学生,谈他教书育人的日子。每当此时,他都会有一种无以言表的快乐。

      朱学宝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意识地细心挖掘学生潜能。朱学宝在学生身上看到的是青春、活力和创造力。他对学生一视同仁,把他们看作一棵棵才华丰茂的幼苗。然而,宽容不等于偏宠。每当考试之前,他不忘对学生强调一句话:“考试,对学生来讲,其实是显示才华的极好机会。”他的话柔中带刚,希望学生通过考试展现才华,考出真实水平。既是强调学风,也是强调做人。朱学宝认为自己能形成这样的教育思路和方法,得益于他大学毕业后从事近20年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结果。

      有人或许会觉得20年对科研而言是个很大耽误,然而朱学宝却说:“这20年对我来说是一段十分有意义,十分值得怀念的人生经历。即使对我后来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而言,也绝非耽误,而是财富。”或许正是长期的学生工作,赋予他在教学、科研中特有的新颖视角、活跃的思维和与众不同的科研洞察力;也或许正是这种特有的人生财富,推动着朱学宝很快成为我国循环水养殖界的知名专家。

科研上师法造化

      朱学宝在给学生授课时,一再向学生循循善诱:“要人读书,不要书读人。人读书,会越读越活;书读人,会越读越死。”一句富有哲理的劝学话语,道出了朱学宝“师法造化”的治学思想。做学问,他喜欢创新创造,不喜欢按部就班。

      在科学研究的工作实践中,朱学宝反复要求自己决不做人云亦云,重复排徊的事,一再强调科研选题要有前瞻性。他始终认为科研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设计思路正确,则事半功倍;设计思路不正确,则事倍功半。上世纪末,在我国水产养殖科学和产业在21世纪如何发展的大讨论中,朱学宝根据从事十年科研工作的体验,以及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规律和我国当时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困惑与机遇,下决心从事“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的研究。在多方支持下,他和同事们奔波于学校与实验基地,一干就是8年。科研工作非一蹴而就,需要艰苦的探索和积累。8年中他们曾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天气,在实验基地攻克难关,处理一个又一个技术问题;在周末假期离开家人,照料着水中的鱼儿,观察着鱼池的水质变化……每当养殖车间发生紧急情况,朱学宝的心常常提到喉咙口。

      8年里,人们对他从事的科研项目曾有各式各样的评论与看法,他始终褒贬不惊,以坚忍的毅力和创新的精神实干苦干,不断完善研究内容。通过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系统集成、工程示范,形成了一种在理论、技术、装备、应用效果等层面上均有创新性的优质、高效、健康、环保的现代水产养殖新模式,并获得200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朱学宝曾主持中日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关于中国综合养鱼生理生态学研究”;国家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项目“BICOM陆上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项目;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办公室和上海市西部开发科技项目管理中心3项“关于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与开发的研究项目”。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专著一部。这些成果无一不是沉甸甸的,但对此朱学宝常常大而化之,摆摆手说:“我们不谈这些,我做得还不够好。”他乐于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教师,一个乐于教学、喜欢探索未知世界的普通研究者。

      朱学宝谆谆告诫莘莘学子:“只有在前人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立属于自己的东西,那才是收获。”这是一种治学的精神,更是一种做人的精神。真实的体验,平实的话语,给人以深刻的思想触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朱学宝丰富的内心世界——里面流淌着礼让仁爱的涓涓细流,哺育着勃勃生长的创造之林,矗立着用坚毅执著塑造的科学山峰。一片轻盈洁白的云彩,在他的心灵空间飘过,展现给我们那个外表朴实却青翠欲滴的世界。

 

(生命学院  邓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