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湛人生
章可畏:最大感悟是勤奋

 

 

      学习要勤奋、工作要勤奋、勤奋是成功之路。

章可畏(1936.8-  ),浙江舟山人,中共党员,船舶工程教授,1993年起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设计制造专业。曾赴日本东京水产工学研究所渔船工学部进修。曾任工程技术学院院长、校办产业管理处处长、上海市水产学会渔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造船学会船舶设计委员会渔船学组成员等。曾获1989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中国渔船的节能技术》等论文10多篇,主编或参编《中国海洋机动渔船图集》、《船舶工程辞典》、《船舶概论》等。

 

      幼年的章可畏在父亲影响下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不幸的是,在章可畏8岁时父亲去世,家境一下窘迫起来。此时,原本柔弱的母亲表现出坚强的一面,凭一手烧饭做菜的手艺为人做饭挣钱。家中的困苦生活与母亲的艰辛,让章可畏像大多数穷人家的孩子一样很早懂事,学习十分刻苦。由于受家庭地理位置影响以及从小对海洋的热爱,章可畏在家人支持下于1956年考取上海水产学院捕捞专业。

转学造船

      进入大学后,章可畏不仅学习优秀,也结交许多好友,培养不少兴趣与爱好,如看书、写诗等。大二出海实习,他严重晕船,却与同学们写诗为乐。

      1958年,上海水产学院决定从全校学生中挑选10人赴上海交通大学攻读造船、制冷、机械和动力四个专业,章可畏有幸被选中。到交大后,由于专业基础的差异,一切都从头开始学习。4年里,章可畏不仅刻苦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在1960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学成回校,章可畏任教海洋渔业专业,并于1964年,第一次在专业书刊上发表一篇译文《竿钓渔船》。教学中,他经常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因此很受学生欢迎。“文化大革命”期间,正是有学生保护他才未受影响。

      1969年,在党组织号召下章可畏依依不舍挥别孕中妻子,到崇明岛参加劳动实践。次年,他与朱学宝接到新任务,带领上海一批中学生前往江西井冈山插队落户,接受锻炼和教育。夫妻分别的最大问题就是家庭重担落在妻子一人身上。然而,令章可畏欣慰的是,妻子对他表示深深理解与支持。

监造渔船

      插队落户结束后,章可畏回到上海水产学院,于1972年作为先遣队随学校搬迁厦门。1973年初,国家农林部将他与胡明堉借调至农林部水产局渔机处工作。章可畏参与渔船进口工作、胡明堉则负责国内渔机发展工作。当时,国家考虑到我国渔业发展状况,决定从日本进口9艘800~2000总吨的冷冻加工运输船。章可畏受命参加进口渔船的技术谈判工作。

      接到任务后,他积极为谈判做准备,提前设想了谈判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阻碍。但因为日方社长的父亲是一位对中国十分友好同时受周恩来总理关切的老人。故日方所派谈判代表态度友善,双方谈判气氛十分融洽。

      谈判顺利结束,章可畏由农林部委派于1974年初前往日本参与监造9艘船只的建造工作。经过刻苦而短暂的日语学习,章可畏作为副组长与技术总负责人前往日本金指造船厂,开始长达2年的驻日监造工作。由于日方造船厂所造船舶设备遍布日本全国,章可畏因此几乎跑遍整个日本,逐个将船用设备和部件检查验收,以确保渔船质量与安全性能。1975年底,9艘800~~2000总吨船只全部建造完毕。顺利完成任务的章可畏怀着激动的心情,乘坐着自己监造的船舶回到祖国。

      归国后,章可畏回到厦门水产学院。这里远离都市喧嚣,终于有安谧的环境从事教学。不久,他与陈明义和系领导一同向学校申请开设造船专业。得到批准,章可畏与系教研组领导克服困难,使专业初具规模。1979年学校从厦门重新搬回上海。此时陈明义等一批教师因故留在厦门,章可畏、胡明堉等随校返沪,造船专业被迫停办。

      1981年返沪后不久,章可畏与同事王季襄被借调至国家农委科教局世界银行贷款办工作。1983年在部里工作2年后,为补充新知识他申请到渔业技术发达的日本进修。征得学校同意、通过国家日语考试后,章可畏1984年2月登上了飞往日本的航班,前往日本水产厅水产工学研究所学习。经过近一年半的学习,他深刻感受到业界先进的技术与思想。1985年5月,学成归来的章可畏回到了上海水产大学。

研究船学

      在担任教研室副主任时,章可畏不忘投身科研,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成果,为国家渔业发展尽力。1986年他参编了《中国海洋机动渔船图集》。该图集不仅填补了我国渔船图集图书的空白,也为众多渔船工作者提供了船舶技术参考。同年,该书获得华东区大学出版社首届优秀图书一等奖。

      1987年,他与夏泰淳船舶在湖泊中航行时,螺旋桨很容易被水草等杂物缠绕,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障碍。于是他们决心开发一种新的螺旋桨装置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反复实验与改进,他们研发出船舶螺旋桨防水草缠绕装置。1988年,他们共同获得《浅水草湖船舶的新型推进装置》的国家专利。由于新装置解决了渔船长久以来在浅水水域作业的生产实际问题,该装置于1989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章可畏作为主要撰稿人之一,还参与了《船舶工程辞典》、《中国农业大百科全书》农业卷编写。他也应邀成为上海市水产协会理事、中国造船学会船舶设计委员会渔船组成员,并兼任上海市渔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1990年,他与夏泰淳发表论文《导管桨在木质拖网渔船上的应用》,将导管桨的应用技术加以改良,使该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钢制船舶,也可以应用于木质渔船。这项技术使木质渔船推力在相同油耗下大大增加,起到节省燃油的效果。该技术被列入国家“八五”水产重点与推广项目。

      1991年,身为工程技术学院院长的章可畏第3次前往日本访问。此次由赵长春副校长为团长,他作为副团长带领师生到日本高校交流学习,同时考察日本渔业发展状况和生产技术。章可畏1985年进修回国,不仅直接参与了两项科研项目研发,还在各类专业书刊上独立或参与发表十多篇论文。其中内容涉及渔船节能、渔业经济、船舶航行作业时的安全问题等。这一年他晋升为教授并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国家的荣誉,无疑代表着党和人民对他多年来努力工作的认可。所以章可畏总是由衷感谢党多年来对他的培养与关怀。在他心中,没有共产党,也便没有他今天的成就。

感悟人生

      1999年,时任校产办主任与成教学院教师的章可畏退休,颐养天年。退休后他依旧关心着国家大事。当被问及70多年的人生历程,可有什么人生感悟时,章可畏说:“学习要勤奋、工作要勤奋,勤奋是成功之路。”细想之下正是这句朴实的语言映衬了章可畏70多年的峥嵘岁月。回顾水大百年校史,像章可畏一样的前辈还有许多。他们用自身行动为我们诠释了“勤朴忠实”的校训,也正是他们这种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铸就了水大百年老校的辉煌。

 

(海洋学院  朱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