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湛人生
殷名称:沉迷鱼类生态学

 

 

      探索鱼类世界光凭热情是不行的,而需要潜下心去,埋头苦干,点点滴滴地积累。

殷名称(1940.3-1996.10),浙江平湖人,九三学社社员,鱼类生态学教授,1992年起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63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学院养殖系。中国鱼类学会理事,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物学科组成员。长期从事鱼类生态学的科学研究工作,1986~1987年及1993年先后两次在英国Dunstaffnage海洋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主编“八五”国家统编教材《鱼类生态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的鱼类生态学教材。

 

润物于无声

      套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古诗,来形容殷名称对学生朴实无华的关爱,或许最恰当不过了。殷名称的学生、我校鱼类学教师龚小玲至今回忆往事依然非常感动。在龚小玲读研究生一年级之初,根本不知道有什么助研补贴,可殷名称却非常关注此事,并且在一次上课时亲自到教室将补贴送到她手中。在殷名称病重期间,他从未为自己想过,每次龚小玲等学生去探望他时,谈论最多的还是在研究生期间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甚至是在研究生毕业后的发展方向;而在得知自己可能需要住院较长时间后(家人、学生、医生都不忍告诉他病情已相当严重的真相),他甚至亲自打电话给其他老师,帮龚小玲联系好新的导师……他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像所有天下父母一样用心规划着学生的学术道路。龚老师回忆起这段往事,神情和声音也随着叙述越发凝重,没能在研究生期间完整地从师于这位德艺双馨的教授,也许是她永远的遗憾吧。

      而曾跟随殷名称做实验的鲍宝龙则说:“殷教授性格中有几分书卷气,很正派,不喜与人相争,与他人相处和谐。虽然他平时对待学生有点严肃,脾气有点暴躁,但其实亲和力很强,和学生关系很融洽。学生有什么事都乐意跟他讲,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勤俭以处世

      虽然殷名称是从国外留学归来的“海归派”,但他一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在动物营养学教授周洪琪提供的一张照片中可以发现,当时殷名称工作的环境相当艰苦。一个简易的自行拉线的昏黄小灯泡下,殷名称就在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木方桌上辛勤工作。在他身旁另一个桌子上摆放着脸盆、热水瓶、饭盒等日用品。显然,殷名称已经将这个工作空间当作一个临时的家了。这样的工作环境,现在令人无法想象。然而,殷名称工作的神态却是那样愉悦和满足。他脸庞上浮现的那一抹微笑,似乎在述说优越的环境并不重要,在喜爱的领域中尽情驰骋才是人生满足之所在。

      鲍宝龙老师回忆,在青岛做试验期间生活条件不好。学生们以为殷名称的生活质量会比他们好些。结果发现殷名称也只是吃方便面。不仅如此,在学校时也经常看到殷名称的午餐也就是榨菜拌饭。

      此外,殷名称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不甚在意,在生活上都需要夫人照顾。他早年曾得过血吸虫病,身体一直不怎么好,但他都不怎么注意,在家也坚持伏案工作。长年累月的辛勤工作终于拖垮了殷名称的身体。我们无法预知在生病早期,这位满腹经纶的教授如何置细微病征于不顾,只当小病听之任之,直到肝癌进入晚期才住院治疗。而即便是他住院治疗时,念念不忘的仍然是他的学术研究、他的学生!

痴迷于学问

      鲍宝龙说:“殷教授对于学术研究已经达到近乎痴迷的境界。”

      殷名称将全部心血都倾注于他所从事的鱼类生态学领域,几乎没有其他爱好。他家住在徐家汇,离学校距离较远,但他从事水产教育事业33年如一日,每天坚持5点多就起床,骑车两个半小时,8点不到赶到学校,开始一天的辛苦工作。由于生态学和鱼类学等其他学科在性质特点上的不同,生态学研究需要搜集大量文献资料,而当时鱼类生态学资料比较少,搜索起来也比较繁杂。可殷名称不厌其烦,经常泡在图书馆资料室阅读大量文献。有些原版书国内没有,他千方百计地复印原版书。这中间的工作量可想而知,由此也可推断殷名称的认真和执著。即使是下班回到家中,他脑子里想的也都是专业上的事,时时处于工作状态。1963~1966年在太湖进行鱼类生物学调查及资源增殖的研究工作,获得1978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奖。

      1986~1987年他以访问学者身份在英国Dunstaffnage海洋研究所进行合作科研,并师从著名学者J.H.Blaxter教授。在1993年再次应邀到该研究所进行合作科研半年。J.H.Blaxter教授在鱼类生活史研究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殷名称学成时曾力邀其留在英国,但殷名称为了将先进理念带回祖国婉言回绝了导师邀请。

      自1986年后,殷名称主要从事仔鱼生态学研究,这在当时国内还是一项空白。他的《海洋鱼类仔鱼在早期发育和饥饿期的巡游速度》在1990年被中国科协评为高水平论文,1992年被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评为1988~1990年度优秀论文。

      1995年殷名称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5篇发表在国外学术刊物上。《Biochemical changes during development of eggs and yolk-sac larvae of herring and plaice》在1995年被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评为1991年~1993年度优秀论文。

      1993年殷名称在第二次赴英合作研究归国后,主持编写了“八五”国家统编教材《鱼类生态学》,由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水产学科组负责审定,1995年由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填补了国内农业院校多年来一直没有正式鱼类生态学教材的空白。该书重点论述了鱼类年龄、生长、摄食、呼吸、繁殖及洄游等各种生命机能与环境的关系,并介绍了鱼类种群、群落和水域生态系统的研究,扼要、系统地阐述了鱼类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概念,介绍了相关调查方法。

      《海洋与湖沼》学报专门刊登的书评,对其评价颇高。该书评认为《鱼类生态学》具三个特点:一是作者着重概括和总结了国内鱼类生态学领域有代表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同时吸纳了国外有关新理论和新技术。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较好地反应了国内外鱼类生态学的最新研究动向。二是作者大胆且合理地对常规鱼类生态学的编写格式和有关内容进行了综合设计,放弃了通常分析鱼类和生物及非生物环境关系的格式,而是以鱼类的各种生命机能作为主线贯穿书的始终。与国内同类书籍相比,在编写体系上是一种大的突破,也是对我国鱼类学教材的一个创新和改革。与国外同类性质的《鱼类生态学》教材相比,本教材(书)亦毫不逊色。三是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而阐述却十分简洁明白。作者在书中不仅着重介绍了国内外新提出的理论和技术,还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鱼类在与环境联系过程中表现的各种生命机能,善于简明扼要地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总结。

      时至今日,《鱼类生态学》仍是我校水产养殖学、都市渔业学、生物科学等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目。系统的编排,简洁的描述,使这门课学起来更容易,实用性也更强,深受同学喜爱。教授该科的老师反馈也颇好。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殷名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好, 受到学生好评。他曾担任过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与本教研室老师为搞好鱼类学课程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殷名称是一位勤勉的学者。他对学生润物于无声的关爱;对生活勤俭朴素的作风,对学术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都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先生已离我们远去,可是他留给我们的财富却很多很多……

 

                                                 (生命学院 叶斐菲 胡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