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湛人生
徐世琼:平凡中创造不平凡

 

 

      活到老,学到老。

          

 

徐世琼(1935.5-  ),浙江海盐人,中共党员,制冷与冷藏工艺教授,1992年起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56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学院水产加工专业,曾在西安交通大学动力系制冷教研室进修,在美国华盛顿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系担任访问学者。曾任水产加工系副主任,食品科学技术系主任。

 

      徐世琼是上海市冷冻空调行业协会和上海冷藏库协会高级顾问,上海市制冷学会第2~5届副理事长,是中国制冷学会资深会员,是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会员,先后编写出版《制冷技术》、《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技术问答》、《新编制冷技术问答》、《上海冷藏史》等专著,取得国家专利两项和板翅式铝合金蒸发器职务发明奖一项。徐世琼从事高等教育工作50余年,先后担任《制冷技术》、《制冷原理与设备》、《现代冷冻冷藏技术》、《制冷专业英语》等课程的教学工作。1992年徐世琼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993年获上海市优秀职务发明三等奖,2003年主持真室预冷装置的外接冷源研究。他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数十篇论文。然而,这些成绩对徐世琼来说已然是过眼烟云,他耿耿于怀地始终是学生。“一些毕业的学生回来看望我,让我感到十分欣慰。”这是一位教授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声。

发展制冷学科

      1958年我校设立了五年制本科冷冻专业。这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设立的本科冷冻专业。当时只有三位专业教师,翁斯鑑、冯志哲和徐世琼。在他们三人及后来人的努力下,经过数十年建设,为我国冷冻技术学科培养了数千名技术人才,其中很多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

      冷冻专业刚开始只有几门专业课程,如今已有制冷原理与设备、食品冷冻最新进展、现代冷冻冷藏技术、制冷装置设计、冷藏库建筑、制冷装置自动化、制冷专业外语、制冷技术等。从1958年到1997年,我校冷冻专业先后更名为制冷与冷藏工艺、制冷与冷藏技术、冷冻冷藏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等名称。冷冻专业毕业生如今已遍布全国各地,其中第一届毕业生还帮助北京商学院建立制冷专业。

      作为全国起步较早的专业之一,冷冻专业在我校发展迅速,其中徐世琼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他对此常常一笔带过,强调过去的成绩只是过去的事,现在要从新的起跑线开始。徐世琼说:“制冷空调行业在我国发展非常快。作为我校历史悠久的制冷专业,我们要有危机感,要充分发挥我们的特色,在建立和完善冷藏链,在商业与工业冷冻冷藏的应用,在培养制冷技术人才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等着我们去做”,“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重任,为我校制冷专业增添更光辉的一页”。

      1982年徐世琼作为中国首批访问学者,被派往美国华盛顿大学食品科学技术系。在美国两年多时间里,他不仅在专业研究上汲取更多养料,而且在教育教学上获得很大启发。回国后,他主持修订了60多门与食品科学及制冷技术有关的课程教学大纲,为全面推行学分制做了铺垫。当时我国大学大多采用学年制,学生几乎没有选课自由。而学分制相比学年制,在强调基本课程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更多选课权,可以更灵活自主地安排学习内容。徐世琼所做的,正是在这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心系三尺讲台

      1999年徐世琼退休以后,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制冷技术专家,除了对制冷技术孜孜不倦的爱好,仍然经常站在三尺讲台之前为学生授业解惑。徐世琼还担任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学院的研究生督导。他是一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他像众多教师一样热爱着教育事业;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工作者,他为学校为国家培育了众多专业人才,迈入古稀之年依旧不愿离开三尺讲台。

      徐世琼退休之后,有些企业和行业协会先后聘请他为技术顾问。他和陈邓曼还为企业设计了真空预冷装置外接冷源的方案并申请获得专利。这些研究成果看起来似乎很不平凡,但徐世琼却认为这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现问题,结合已学知识加以创新,就可以在专业研究道路开花结果。

      徐世琼还参编了三本专著,撰写了不少论文并先后在有关学术年会或论坛上宣读,如《冷藏链技术在上海和国外的最近进展》、《国外食品冷加工及冷藏库技术的最新动向》、《食品冷藏链技术探讨》、《蒸发式冷凝器的节能技术》、《我国速冻设备和冻干设备的现状》等。最近他和邱嘉昌、刘龙昌主编《上海冷藏史》专著。该书详细阐述了一百多年来上海冷藏业的起源和发展、技术进步等内容。徐世琼为这本书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他广泛收集资料,把一百多年来上海冷藏技术的发展展现给读者。书中提到上海许多全国第一,如最早的冷饮厂、机器制冰厂、冷藏库、屠宰场等,以及上海最早的一些与食品冷藏有关的研究单位和学校,等等。徐世琼每每谈到这本书,脸上都会流露出喜悦。因为这本书不仅记录了上海冷藏业走过的百年路程,更加预示着上海冷藏业的美好前景。

      徐世琼是一位敬业勤奋的教育工作者。他的人生格言是:“活到老,学到老”。正是这份执著使徐世琼一次又一次在专业科学上展露锋芒,正是这份追求使徐世琼一步又一步向着目标迈进,正是这份精神使徐世琼一遍又一遍在平凡中创造着不平凡。

真诚关心后学

      徐世琼一直强调学好专业就要先打好基础,除了专业基础还有英语基础。对于他的学生,他总会提醒他们一定要在年轻时学好英语:“英语就像是一座桥,它把国内和国外的技术交流联系起来。通过这座桥你可以掌握到更多更新的信息”。他对于学生英语的学习从不放松,制冷专业英语就是由他教授的。他亲自去阅览室指导学生阅读英语期刊,教学生如何用英语撰写个人简历等,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获益匪浅。

      徐世琼虽已退休,却仍关注着在校大学生。他说:“现在的学生跟过去的比起来,在吃苦耐劳方面有很大差距。再加上现在大学不断扩招,上大学不再是一件难事,得来的容易往往就不太珍惜,因此学生在刻苦钻研方面所下功夫不如以前学生。但是现在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要比以前的学生强。他们有更多课外时间进行研究和实践。而且现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涨,这是件好事”。面对满园桃李,徐世琼脸露微笑:“一些毕业的学生都会回来看我,这让我很欣慰。以前我带学生毕业论文,跟学生一起去课题调查,担任他们的辅导员,指导他们写论文写简历找工作。我和他们的关系很密切,感情十分深,看到他们现在的成就我很开心。”徐世琼心里最深处装着的始终是学生。

 

(食品学院  范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