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湛人生
伍汉霖:游弋鱼类王国

 

 

      真知来自实践,成果源自勤奋。一丝不苟治学,孜孜不倦工作。


 

 

伍汉霖(1934.4-  ),广东肇庆人,中共党员,鱼类学研究员,1992年起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56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学院水生生物专业。曾任鱼类研究室主任。多年从事鱼类学研究,并受日本明仁天皇之邀多次赴日本宫内厅生物学御研究所作短期研究,交流鱼类学研究心得。

 

自到鱼类研究室担任朱元鼎先生助手,伍汉霖就与鱼结下不解之缘。虾虎鱼类、有毒鱼类和药用鱼类研究领域,尤其使他着迷。

与明仁天皇成学友

      在编写《中国动物志》鱼类各卷分工时,伍汉霖被分配负责虾虎鱼亚目的一卷。虾虎鱼很多种类很难鉴定,伍汉霖翻阅了大量资料收获甚微。有一天他在日本鱼类学杂志上,发现明仁亲王是日本著名虾虎鱼类学家,于是就给亲王写了封信。从此,他们书信往来交流虾虎鱼类分类问题,相互交换标本和研究报告。在一封封书信交往中,伍汉霖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诚实可靠的为人,给亲王留下很好印象。1985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第二届印度太平洋鱼类学国际会议”,亲王邀请伍汉霖参加,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1989年春明仁天皇登基,伍汉霖接到邀请于3至5月首次访问日本,在东京赤坂御所做短期虾虎鱼类研究,三次与天皇会面。天皇还在宫内举行宴会,欢迎伍汉霖。1995、1999年,明仁天皇再次邀请伍汉霖访日。安排他在宫内厅生物学御研究所进行短期虾虎鱼类研究,一起讨论虾虎鱼类问题。期间,伍汉霖向天皇讲述了中国有毒鱼类研究进展及香港海洋鱼类分类情况,并与天皇合影留念。2001年初秋,伍汉霖第四次访日受到明仁天皇第十次接见。

       是什么使伍汉霖与明仁天皇保持如此长时间的深厚情谊。伍汉霖说:“一是要诚信做人,有礼有度。明仁天皇多次要为我提供更优越的生活费用,我都婉言谢绝。二是要时刻保持学术求真的态度。对不同学术观点,要互相讨论,纠正错误。”正所谓“学术无国界”,一位是中国教授,一位是日本国家元首,两位同为鱼类学研究专家,超越了语言障碍,没有因国别和身份不同而有所隔膜。在友好氛围中,他们纵论鱼类学研究,成为彼此信赖的学术伙伴。

      现在,明仁天皇每年正月都会寄张全家彩照给伍汉霖。在鱼类研究室,至今珍藏着60余种明仁天皇赠予的日本虾虎鱼类标本,其中有许多是珍稀品种,弥足珍贵。伍汉霖与天皇的交往,成为中日友谊的一段佳话。

探寻鱼类奥秘

      学术的世界经常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到底是什么驱使伍汉霖在学术道路上越走越远呢?在担任朱元鼎助手时,朱元鼎就一直要求晚上到实验室学习并时常悉心指导。朱元鼎的严格要求和言传身教,鱼类研究室浓厚的学术氛围,对伍汉霖产生很大影响。在东海采集标本时曾发现一种奇怪的带鱼,他在朱元鼎指导下一起为新种命名,进一步激发了他探索鱼类王国的兴趣。为了解东海及其他海域鱼类资源,他参加了由朱元鼎主编的《东海鱼类志》和《中国石首鱼类分类系统的研究和新属新种的叙述》的鱼类采集和编写,继而参加全国海洋鱼类区系的调查研究和编写工作。这促使他在鱼类王国里越走越深,成了一辈子的事业。伍汉霖说:“在科研上朱元鼎教授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朱老对工作的执著,那种把生命的最后一分一秒都献给事业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1978年,伍汉霖根据多年的积累和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与同事合作编写了《中国有毒鱼类和药用鱼类》一书。这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250余种有毒和药用鱼类的专著,出版后引起鱼类学家的广泛关注,成为水产、医药和卫生部门的重要参考文献。该书也受到日本鱼类学家推崇,东京大学和长崎大学有关教授花了近10年时间翻译该书,于1999年通过日本恒星社厚生阁出版日文版。伍汉霖说:“把这么多复杂的中医药名词及名称翻译成日文,没有相当的中医学知识理论、经验积累和不折不挠的精神是很难达到的”。

      在学校迁往厦门之际,应福建省科委及水产部门的需要,伍汉霖参与闽南渔场、台湾海峡鱼类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协助朱元鼎出版《福建鱼类志》。20世纪70、80年代由广东省有关水产部门主持,伍汉霖参加了西沙群岛的鱼类区系调查采集、海南岛和广东省的淡水鱼类资源调查研究工作,共同编写和出版了《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海南岛淡水及河口鱼类志》和《广东淡水鱼类志》。

      1999年,由伍汉霖担纲和台湾鱼类学家合著《拉汉世界鱼类名典》,由台湾的水产出版社出版。这部海峡两岸三地规模最大的一部鱼类名典,共收录了全球截至1999年5月所有有效鱼类26000多种鱼名,为海峡两岸鱼类名称的统一,为全球华人鱼类中文名称的统一,迈出了重要一步。

      解放前,囿于国力衰弱,国内鱼类研究进展非常缓慢,许多国产鱼种,都被外国人抢先命了名。对此,伍汉霖非常痛心,他常对学生说:“‘鱼类王国’的研究和命名工作,应有我们国家的一席之地。”。在朱元鼎指导下,鱼类研究室科研人员先后命名小眼真鲨、广东鳐、长吻六鳃魟、短尾蛇鳗、褐毛鲿、中华胡椒鲷、中华沙塘鳢、伍氏拟髯虾虎鱼、大青弹涂鱼等新种,为我国鱼类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不泯的研究兴趣

      多年前,各地多次报道吞服鱼胆治病引起中毒的案例,其死亡数仅次于河豚鱼中毒。伍汉霖忧心忡忡,他经大量动物实验,从理论上阐明鲤科鱼类的鱼胆均有毒,从而修正了《本草纲目》一书中所述青鱼和鲤鱼胆无毒,可以治病的说法。他撰写论文,作报告,大声疾呼吞服任何鲤科鱼类的鱼胆治病都是危险的,规劝人们不要吞服鱼胆。

      2002年,当食人鲳传入我国,有关部门封杀时,多家水族馆工作人员表示不理解。他们认为,水族馆引进食人鲳完全是为了科普,有关部门没有必要“一刀切”。伍汉霖向媒体指出:“食人鲳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可怕。它们只有在自然水域中繁衍成群时,才能对人类和其他水生物种构成威胁。据我所知,目前食人鲳仅仅出现在部分地区的水族馆供游人观赏,对人的生命安全尚不构成什么威胁。即使逃逸至河沟,只要不成群,也就不存在威胁,而且它们无法越冬,也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大多数水族馆里的食人鲳都经过绝育处理,是无法繁衍后代的。作为一种比较独特的观赏鱼类,食人鲳的科普价值不能否认,它们色彩艳丽,深得热带鱼爱好者的青睐。我们不该对食人鲳‘一刀切’。”

      虹鳟鱼和三文鱼本是不同种类,有人借“三文鱼”的知名度提高虹鳟鱼的身价,误导消费者。伍汉霖及时指出,三文鱼是专指大西洋鲑、大型大麻哈鱼等体形较大、肉橘红色且鲜美的鲑科鱼类。近年将引进养殖的虹鳟鱼也改称三文鱼,从严格的商品命名角度而言,则是不规范的。

      面对环境恶化,伍汉霖更是大声疾呼:“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导致鱼类的生存条件受到极大挑战;我们应多做这方面的研究,以避免出现生态失衡。”

      从家里到校园,从研究室到标本室,伍汉霖日复一日地穿梭于两个“两点 一线”间。长期的鱼类分类学和形态学研究,倾注了伍汉霖大量心血和汗水。受朱元鼎影响,1999年退休后的伍汉霖,一有空依然在标本室鉴定和整理鱼类标本。退休期间,他主编出版四本专著,如《拉汉世界鱼类名典》、《中国有毒和药用鱼类新志》、《有毒、药用及危险鱼类图鉴》、《江苏鱼类志》,还完成了《辞海》2009年版鱼类条目的撰写。

      伍汉霖目前主编的《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鲈形目(五)(虾虎鱼亚目)》即将出版。为了编写好这一专著,他远赴日本、新加坡、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国和台湾地区,检测和收集了大量虾虎鱼类珍稀标本进行对比和研究。应中国农业出版社之邀,伍汉霖还将编撰一部180余万字的《鱼类系统分类学》。他至今出版16册专著、10册辞书,发表58篇论文,发现鱼类新种33种,新属6个,新亚科4个。

(生命学院  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