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水产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要下到生产实践中去,拜渔民为师。
王道尊(1935.11- ),辽宁锦西人,中共党员,水产动物营养学教授,1993年起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59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学院并留校任教。历任养殖系团总支书记、院团委副书记、养殖试验场技术员、池塘养鱼教研组副主任、养殖系副主任、中国水产学会营养和饲料研究会副主任委员、顾问,获全国优秀水产科技工作者称号。1985年赴日本农林水产厅国立养殖研究所研修学习鱼类营养和饲料。
王道尊,一位在水产教育岗位上工作了将近40多年的学者、教授,对于水产事业,一直抱有极大热情,乐在其中。
开拓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学
1985年之前,在上海水产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尚无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学这门课程。但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飞速发展,对这门课程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在当时既无师资又无教材的情况下,学校派王道尊赴日本国立养殖研究所进修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
1986年王道尊完成学习,回到国内,为淡水渔业和海水养殖专业本科生开设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为研究生讲授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专题,并制定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学教学大纲。课余他收集国内外资料,开始编写教材。1994年初农业部组织专家编写全国高等农业院校通用教材《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学》,由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制定委员会审定出版,供淡水渔业和海水养殖专业使用。王道尊任该书副主编。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准备,1988年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学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王道尊担任研究生导师并先后培养了14名硕士研究生,其中两人继续深造并获博士学位,一人出国深造。
教学过程中,王道尊经常和有关教师一起深入生产第一线。他主张拜渔民为师,向渔民学习,解决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问题。为顺利开展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学实验室研究,王道尊还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他认为这些举措是搞好学科建设的必由之路。
在科学研究方面,王道尊连续承担“六五”、“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研究。“六五”期间,他承担鱼类营养需求量和饲料配方技术研究中青鱼营养需求量及饲料配方技术的研究;“七五”期间,他承担主要水生动物饲料标准及检测技术中青鱼饲料标准及检测技术的研究;“八五”期间,他承担鱼类营养和饲料配制技术的研究中青鱼及饲料配制技术的研究。此外,还承担上海市科委下达的草食性鱼类饲料添加剂的研究;1997年与杭州高成添加剂厂合作进行“微囊型”饲料的研究。1997-1999年,王道尊等承担了上海市教委下达的重点学科研究项目“在特种水产饲料中大豆蛋白替代鱼粉的研究”……
经过15年努力,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学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学校水产养殖专业中一个重要学科。1998年9月16日至18日,在院、校领导大力支持下,第三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上海市副市长冯国勤到会祝贺并致辞。王道尊任大会组委会主席。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位专家出席了研讨会。会议期间同步出版了《第三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本届学术研讨会加强了科技成果交流,增进了团结和友谊,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好评。
提携后学 甘为人梯
在学生眼里,王道尊在课堂外就像一位慈祥的父亲,关心、爱护着每一位学生。他虽硕果累累,但逢人很少提及自己的成就,却总会不经意地说起那些勤奋而出众的学生。
记得有一位来自河南农村的女学生,虽然考研成绩不是很高,刚刚上线而已,但王道尊全面考察了这位学生的综合素质,毫不犹豫地录取她做了自己的研究生。他说:“一个农村的女孩不容易,而且肯吃苦。这不,现在她去日本留学了。”谈起自己的学生,感觉就像是在讲述他自己的孩子,言语间充满了关爱与自豪。他说:“我对我带的学生都有信心。他们每一个都是很有实力的。每一个学生我都会帮他找好工作。”特别是说起一些生活比较贫困的学生,王道尊为了给他们提供帮助又不伤其自尊心,总是在做实验的时候特意找机会为其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他带的所有研究生都从事营养与饲料方面的工作,并且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小成就,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对学生来说是严师慈父的王道尊,对自己的孩子,却不能算是个“好爸爸”。他的夫人也在上海水产大学从事海水养殖的教学、研究工作。年轻时两人经常下基层做调查、搞研究,一走就是几个月。还未到入学年龄的孩子总是被送到姥姥家抚养。孩子读书以后,两个人只好分开出差,但真正留给孩子的时间还是少之又少。对此,王道尊时常感到愧疚。
孜孜以求结硕果
在早期从事教学和生产研究期间,王道尊每年都带领研究生和本科生前往上海郊区和江浙渔区、养殖场进行生产实践活动,与学生一起在生产中得出试验结果,并将实验结果用于生产。期间,他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艰苦奋斗,以苦为乐。
王道尊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围绕池塘高产,鱼类营养和饲料配制技术完成的。特别以青鱼营养和饲料为主攻方向。至今,王道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50多篇论文引起同行广泛关注。在水产动物营养领域,他的一系列贡献陆续获得表彰和肯定,如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8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获浙江省渔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每一个奖都意味着充满挑战和艰苦的求索过程,都意味着不同寻常的努力和付出。王道尊却未记住其中多少酸甜苦辣,反倒觉出一种迎难而上、实实在在的生命历程和乐趣。
王道尊,一位在科研中艰苦奋斗、精益求精一辈子,在生活上平易近人、严于律己的老教授,大大小小的成果可谓不胜枚举,培养的学生也难以计数,但一谈到成绩,王道尊总是岔开话题。他对此轻描淡写,一再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理想。他说与老先生们相比,自己还是名学生。
(生命学院 马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