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比受更有福。
施正峰(1937.2-2000.1),上海人,水产养殖教授,1993年起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60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学院水产养殖专业。从事水产养殖和实验生态学教学与研究工作30余年。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状、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和福建省科技成果奖。著有《中国鱼池生态学研究》、《水产经济动物养殖》、《Effects of nitrite on the survival of Macrobrachium nipponenses》等。
人格魅力
整齐的小平头、朴实无华的着装、和蔼慈祥的笑容,施正峰外表平凡朴素,充满学者气息。平平和和,清清淡淡是他的风格;温厚宜人,怡情自爱是他的品德。他不计个人得失,真诚地给人以关心,常把别人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快乐。林培莉老师说:“施老师像对待亲人一样关心周围的人。那种关心照顾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的,点点滴滴渗入到生活,真是无微不至。”施正峰犹如一杯香茗,给人恬淡、温馨和沁人心脾的幽香。在他的办公桌上压着一张“施比受更有福”的卡片,伴随着他走过风风雨雨的一生。
施正峰曾与人一起研究河鳗人工繁殖多年。那时从厦门水产学院获得雄鳗后,要费尽周折转运到鼓浪屿做实验。由于搬运河鳗工作量很大,有个晚上施正峰想叫一位同事一起帮忙。当他敲响这位同时的家门时,突然意识到他可能已经睡下了,就二话不说一个人把所有雄鳗装箱。在河鳗人工繁殖研究方面,课题组不时发表新成果。然而,几乎每篇论文署名施正峰都排在第三、第四位,他认为无论如何都应把恩师排在前面。
施正峰常年在外考察,经常到基层免费为养殖户做技术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年他住院开刀,手术结束没几天,他就背个包从家里直奔金山为渔民做技术指导,避免了大量经济损失。回来时正好被对门邻居碰见,看着他苍白的脸色,除了敬佩他的敬业精神,还深深为他身体捏把汗。
严师慈父
施正峰注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他指导最后一位研究生,探讨“全海水生物滤器生物膜培养”时,国内外同行均未得出满意结果。而此时施正峰已因病在医院接受第一期化疗了。每次学生去医院看他,他第一句话就是问实验进展情况,并一起分析实验问题,调整实验方案和方法。60多天后实验仍无较大进展。一天这位学生像往常一样打电话汇报试验进展,她失望地告诉施正峰试验结果不理想,国内外同行也大多做到60多天后就放弃了。施正峰马上鼓励说:“只要我们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在施正峰不断鼓励和要求下,学生不顾长期紧张实验带来的疲惫坚持下来,果然到第75天时她喜出望外地获得预期试验结果。
在生活中,施正峰又像一位慈父,天冷时询问学生衣物被子够不够;周末时劝学生多去参加年轻人的活动。他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认真严谨的品质。施正峰不断为年轻人提供机会,鼓励年轻教师参与实验设计,独当一面开展工作。曾在施正峰实验室工作7年的一位青年教师,刚开始只是一位只有中专学历的技术员。在施正峰指导下,他很快掌握了大部分精密仪器的使用,同时参与多项研究项目。后来在施正峰鼓励和支持下,他以同等学力报考了硕士研究生,后来赴加拿大攻读博士学位。这位青年教师说,和施正峰工作、学习的7年间所学会的科学研究和为人处事方法,使他在国外能迅速适应新环境,并很快进入课题研究。这7年是他人生中最重要、最难忘的一段时光。
施正峰工作繁忙,有时一年就回家一两次。但只要在学校,中午他都要回家吃饭,陪陪妻儿。妻子赴港探亲时,他细心地将妻子几年以来的演讲稿全部做了归类整理。只要在家,他就主动包揽所有家务,鼓励患有周期性狂躁抑郁症的妻子练琴、读书,不离不弃。这一生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
2006年1月21日,施正峰诞辰七十周年和逝世七周年纪念会在我校学术活动中心举行,有近50人参加了纪念会,不少人特地从外地赶来。大家纷纷发言,对施正峰给予高度评价。虽然施正峰已去世7年,但谈起他众人仍难免眼眶湿润。他们这样评价施正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施正峰的邻居、一位老画家作画一幅以示纪念。
茗香幽幽
水产事业对施正峰来说不仅仅是一份事业,更是他的生命。在日本某水产专家断言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是无法攻克的课题后一年,他与同事一举破解四大家鱼人工繁殖难题。
河鳗人工繁殖研究起于1973年,迄于1980年。施正峰是该课题主要研究人员,也是该课题主要设计人之一。在雌鳗催熟、催产和受精孵化方面进行具体方案设计并不断提出改进意见。特别是他负责的仔鱼培育使仔鳗成活期达19天,居国际同类研究前列。此记录一直保持近20年。他每天对仔鳗的精心照顾饲养就像母亲哺育孩子一样。他们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在催熟方法、催产技术、产卵数量、孵化技术和得苗数量等,还是在产卵、仔幼鱼成活时间、胚胎和仔鱼发育、性腺再次发育成熟、产卵等,都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现在国内广泛使用的循环水孵化筒就是施正峰的大胆创意。原来国内广泛使用的是玻璃制小型孵化器,是国外用于孵化沉性卵的孵化器,对我国四大家鱼半浮性卵的孵化很不适用。在不断生产实践中,施正峰受国外虹鳟孵化器启发,大胆改进原孵化器,一并解决了原孵化器孵化操作难、孵化量少的问题。这个设计自发明推广后就一直被国内几乎所有养殖用户沿用至今。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池塘养殖产量已达当时最高水平,然而相应理论研究却落后于实践经验。池塘养殖的进一步发展急需建设现代化实验室。当时,我校获得世界银行贷款的支持,拟建立水产养殖生态实验室。施正峰毅然接受了这一艰巨任务,从楼房设计到房间布局都是他利用无数个日日夜夜设计完成的。生态实验室的设计是一项复杂工程。除了工程设计,还要协调方方面面关系。施正峰任劳任怨,默默克服各种困难。生态楼中实验生态系统的工艺和筹建水平在当时堪称一流,因此建成后很快被批准成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近年又被评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水生生物实验需要一个稳定、可控制条件的养殖平台。施正峰利用循环孵化装置技术,结合水力学和生物污水处理原理,开发出自净化循环水族箱。86届本科毕业生就开始利用该水族箱,此后我校多名硕士研究生也利用该装置进行鱼类生理生态学研究。后来,全国主要水产养殖研究、教育机构设计制造的水族箱主要采用施正峰的设计原型。施正峰所设计的气浮式养殖水处理动力技术和循环水实验水槽到今天仍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20世纪90年代后期,施正峰前瞻性地开展了水族科学研究。同时,完成了上海和无锡两座我国陆地大型海豚馆的设计和水处理工艺设计,为我校奠定水族科学研究的基础。
他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是真理的追寻者;他是一个有美德的人,是真理的实践者。惊涛骇浪,成败得失,一切一切,对他而言都平淡如香茗。那若有若无的幽香,甜淡而隽永,沉实而深刻。香茗一生转瞬间,清爽宜人苦后甘。一个懂得付出爱的生命,永远会给人以温存的记忆。施正峰本着清、和、淡、静的美德走完了一生。淡淡的香茗,闻之有清香,品之有余甘,纵然山高水长,也是天涯若比邻。
(生命学院 冯文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