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湛人生
任明荣:与数学为友

 

 

      踏踏实实为人类做贡献。

 
   

任明荣(1946.10-   ),江苏人,中共党员,统计数学教授。1982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数学系。1984年到上海水产大学任教。曾任数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基础部主任,人文学院总支书记、院长,信息学院院长兼体育部部长等。

 

 

数学之梦

      任明荣出生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家境贫寒,但人穷志不穷,他从小就树立了美好理想。

      在小学四年级一节语文课上,他写下了第一篇关于人生理想的作文。正是此时,他第一次把梦想投射到生活中。虽然这个梦想还显得稚嫩,他也清楚前面的道路还很迷茫,望不到终点,但他知道有了目标就要一往直前——梦想不是遥不可及的,是可以用汗水换来的。

      任明荣对机电构造机理很感兴趣,他在中学时就参加了上海市无线电俱乐部。在一次与高中班主任的交谈中,他了解到要学好物理首先要打好数学基础。老师一席话使他茅塞顿开,任明荣开始转攻数学。在上海少年数学班,他一学就是三年,时不时参加各类数学竞赛。这段时间,他的数学水平有了新飞跃,也越来越爱这门学科。

      作为1966届高中毕业生,正逢“文革”开始,因此1968年任明荣下乡落户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远在东北,对出生在南方的他来说,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冰霜雪冻,艰苦劳作,在黑龙江一呆就是十个春秋。早晨天还黑蒙蒙就要起来工作,一直干到晚上才结束,几乎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当时学习没有老师指导,难点疑点只能靠自己冥思苦想,设法解决。那时,他非常喜欢数学、英语、哲学等学科。为了汲取知识的营养,他把休息时间挤出来用心钻研。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不置可否的是,这段人生历练也是他一生中又一次飞跃。不仅获取了丰富知识,更重要的是磨炼了意志和品质。十年光阴,每天都会看到这样一个身影。白天辛勤地工作,夜晚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遍又一遍做数学习题。

      任明荣是一个乐观的人,他认为“文革”带给他的除了灾难更多的是机会。在“文革”十年中,他有幸结交了一批珍惜光阴的知青。他与朋友们一起共同完成了当时少见的十层楼高的面粉加工厂、医院以及礼堂设计等项目。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这项工程设计非常复杂、乏人问津。尽管困难重重,充满挑战,他们一帮年轻人没有望而却步。任明荣巧妙运用自学的大学数学知识,解决工程设计的实际问题。当时,挖地基按照楼房外围面积予以整体开挖,结果受限于人力等问题,工程拖沓,进展缓慢。这时任明荣的一位同学,搜集资料提出在关键区域挖坑打造地基的想法。征得同济大学一位专家肯定后,任明荣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周密细致的数学演算,使该设想顺利付诸实施,大大减少了工程量,节约了成本。

      “文革”后我国恢复高考制度。由于不间断地学习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任明荣在1978年异常激烈的高考中一举胜出,考入苏州大学数学系。在大学校园里,他获得了更系统的数学训练。图书馆、课堂等,使他徜徉于数学的海洋。他的数学知识得到再一次的升华。

学以致用

      1982年大学毕业后,任明荣先进入上海仪器仪表成套厂工作,1984年调入上海水产学院工作,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大学数学教育、研究事业。一心追求数学之梦的曲折与坎坷,体现了他对数学的热忱和专一,也凝聚了他“独立自强”的人生哲学。

      从事数学教育工作以后,他参与了不少课题研究。其中最令他津津乐道的是参与编制中国地对地导弹系统的出厂合格四个系统检验标准。其中两个标准,是以任明荣为主编制的。任明荣还曾与上海交通大学教师合作,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发表论文,讲述他对坦克大修等问题的见解。这是军工部委托航天部的一项课题,任明荣有幸参与了该项研究。当时坦克2年要大修一次,大修2次后就要报废。对此,上海交通大学接受研究任务,设法延长坦克服役寿命,节省开支。当时他们只能获得30多辆坦克的有效数据。这对数据整理、撰写研究报告来说,是个不同寻常的挑战。他与伙伴们在极为有限的数据基础上,通过半年多数学分析、推导,圆满地完成了研究任务。

      当时沈阳军区地对地导弹进行导弹检验时,平均一次需要17枚导弹做样本。每枚导弹造价2万元,算下来一次抽检成本就高达34万元。当时人均月收入不过几十块,这样的抽检成本无疑是天文数字。对此,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提出五圆解决方案,只要使用不多于5枚导弹的样本就可以获得可靠检验结果,大大节省了检验成本。但5枚导弹的实验成本依旧比较高。为了把军用开销减少到原来一半以上,任明荣运用他的数学知识,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终于巧妙地设计出三圆解决方案,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减少军事开支做出贡献。

      导弹、坦克似乎与数学更为相关,水产领域有没有数学应用的空间呢?实际上,任明荣运用他的数学知识,做了很多水产领域的数学应用研究。比如,他曾参加关于河蟹养殖的研究项目。我国河蟹(即大闸蟹)分为长江、辽河、殴江三个种群。农业部提出一课题,对蟹苗的种群进行种质区分。河蟹在蟹苗时期体型非常小,所以分辨其种群是个难题。当时有专家利用国外软件分析,判别率只有60%,还有专家提出判别率为80%的分辨方法,但与生物科学上所要求的85%指标仍有距离。对此,任明荣提出了逐步分析法,以93%的判别率解决了这一难题。

      任明荣还曾参加黄硕琳主持的一个渔政管理课题。当时,我国在渔政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以致引发不少矛盾。课题组经过考察研究,提议在渔政管理中建立公务员制度,通过农业部提供的全国各省、市、县渔民数、渔船数、渔产量等设定渔政管理人员公务员名额,使这一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农业部还作为文件附件,下发由任明荣设计制作的配套软件。

播种梦想

      那么多精彩的故事,那么多出色的成绩,很多人会以为任明荣的梦想圆满实现了。实际上,他还有许多未尽心愿,因此他寄望于青年学生,通过言传身教激发他们的斗志和实现梦想的热情。

      梦想不是个人人生的片段,而是代代相传的事业。他认为老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循循善诱,传授知识,讲解方法,更重要的是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让莘莘学子为梦想而学习而奋斗。教师是学生学习征程中的阶梯,帮助学生一步一步更上一层楼,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延续前辈人未尽的事业,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他除了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同时给学生传授“独立自强”的精神,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人生坐标,走好大学生涯。

      也许学生的梦想和任明荣的不一样,但他那股为梦想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感染了不少学子,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其实他的梦想已潜移默化渗透于许许多多年轻学生心中……

 

(信息学院  柯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