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湛人生
林焕章:一生耕耘水产园地

 

 

      青年人应有自己的理想,排除一切困难,努力追求,奋勇前进。

林焕章(1917.11-   ),河南开封人,中共党员,航海技术教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41年毕业于青岛海军学校。曾两度赴美深造,进修海上通讯与船舶驾驶。1949年6月加入中国人民海军。1952年由部队转到上海水产学院任教,历任海洋渔业系(助理)、办公室主任、系副主任、系主任、图书馆馆长、百科编辑办公室主任等,多次参与大型辞书审编。1986年离休至今仍在校志愿为师生服务。

坎坷与考验

      林焕章从小家境贫寒,在8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四。为谋生路兄弟姐妹都被送去当学徒,唯有渴求知识的林焕章得以进入当地小学。1937年中学毕业后,家中经济条件已无法支持他继续深造,所幸免收费用的青岛海军学校恰好在福建省招生。林焕章顺利通过考试取得仅有的两个入学名额之一。1944年他考取赴美海军学习。在美国驱潜学校通讯科学习两年后,1946年随永定舰回国参加收复西南沙群岛工作。1947年再次考取赴美学习,于1949年回到上海。

      由于从小目睹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看清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林焕章长怀救国之心。加上在军事学校的学习经历,1949年3月林焕章一回上海便在张爱萍将军号召下加入人民海军,后赴南京学习,于11月开始就任训练班文化教员,之后在南京海军学校任副主任教员。对那段与学员同吃同住同学习的日子,已耄耋之年的林焕章感叹:“人民军队是真正培养、锻炼和提高人们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大熔炉。从我在部队工作的生活体验,我可以完全相信我们的党是人民的党。”因为工作认真努力,林焕章于1950年立三等功一次。

      “文革”给林焕章带来一场浩劫。他成为重点批斗对象之一,突然被隔离审查,关闭在独立小室达半年之久,精神和肉体常受折磨。他曾几度挣扎在死亡边缘。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始终相信党。1978年林焕章终于在厦门被平反。后回上海先后任海洋渔业系主任、图书馆馆长以及“百科编辑办公室”主任。林焕章始终坚定他的入党信念,“第二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86年,他终于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自最初申请入党起,前后历经30年。他说:“共产党员应终身接受考验。要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良师兼益友

      林焕章1951年退伍后,于1952年来到上海水产学院任教。他曾游弋于三大洋,四过赤道,具有丰富的航海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使他在教学中能深入浅出地阐述课本知识,生动地介绍海上见闻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林焕章为人随和,上课时是严师,课余时是益友。上课不久,大家都喜欢上了这位“军人老师”。

      林焕章总是花大量时间备课,上课时从不看讲稿。乐美龙教授回忆:“林先生上课口齿清楚,他的文字写的很好,板书也很整齐,图也画得很好。画圆圈他从来不用圆规的,一下就画出来,而且很圆。”这个“圆”里圈着林焕章对航海学的热爱。林焕章说:“不论做老师做学生,真心要做好任何一项工作,必须开动脑筋,花心力和时间,才能有所成就。”

      身为教师,除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字,更重要是育人的“育”字,也就是以身作则进行品德教育。 航海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海洋上要时刻与大风大浪做斗争。林焕章寒、暑假每年两次带领同学在实习渔船上出海实习航海值班和捕捞操作。由于船小易受风浪影响,许多初次出海的学生都出现呕吐等不适症状。林焕章不断鼓励大家,晕船可通过强制性锻炼来克服。他本来也晕船,边呕吐,边工作,边吃东西,经过两、三天适应就渐渐不晕船了。航海生活有一定风险。有一次他们航行在太平洋遇上台风,风浪极大,船体摇摆超过30°,稍有操纵不当便会翻船。他一人坚持驾驶航行8小时,最终走出危险范围,共同度过了难关。

著书显精神

      自1956年参与研究“天文计算定位表”起,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林焕章便没有停止对水产书籍的编纂工作,长期负责组织专家教授参加编写百科辞书,在教书育人之外找到了另一片奋斗天地。

      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他受学校委托参加修订《辞海》工作。1961年为出版“试行本”,集中在浦江宾馆进行最后一次小组审稿,两个月未回家,不分昼夜,除校对、整理、修改水产词条外,还要准备参加部分农业词条的讨论。1965年出版了《辞海——未定稿》上下两卷,初次修订任务基本完成。1978年继续参加修订。1979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辞海》三卷本,向建国三十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1984年在林焕章离休之前,国家开始组织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其中《农业卷》水产部分由上海水产大学负责,同时农业部也提出组织编撰《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学校成立“双百办公室”,由林焕章负责组织、审编、定稿。两部大百科分别于1990年和1994年由中国大百科出版社和农业出版社出版。至今林焕章已前后参加组织编撰8本书籍,最近一册《简明中国农业教育辞典》出版于2005年。对此,林焕章却谦虚地说:“非常遗憾,在水产大学工作半生,没给学校做出多少贡献,只有这点东西摆在这里,惭愧!”

离休不离校

      1990年林焕章开始便血,住院一段时间后又匆忙赶往北京参加《农业百科全书》定稿会议。之后又立马赶到西安宝鸡参加中专航海教材审稿会议。学生、同事都劝他不要去,他说:“征求医生意见,十天之内大概不会出现问题,且是部里的任务,原先答应了,临时改变会给负责筹备会议的同志造成困难。”会议结束当晚,林焕章腹部绞痛,结果被查出是结肠癌二期。就地手术修养两个月后,转到上海重新手术。由于刀口一直无法愈合,一年之后再次手术。住院期间,他还是闲不住,为《农业大辞典》水产部分审稿。医生一见愁了,劝他健康要紧,可林焕章说:“我不完成它不行啊!”

      林焕章心系学校,离休时他说:“第一,我不回家,要待在学校里。第二,什么名义都不要,我只要一个地方可以放桌子作为一个志愿者为师生服务。”时任校长乐美龙感慨道:“林老把学校当作自己家,无日不在,无时不在,甚至周末。他女儿和爱人都讲,他家里呆不住的,呆得难受,他一定要到学校去。”

      林焕章担任海洋渔业系副主任时,常夹着书去听课,50多年下来,几乎熟悉学校的所有课程,对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了如指掌。林焕章现在每天在办公室里翻阅资料,为大家提供参考文献。院长、教师、学生,不论谁他都一一解答。若碰上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他便到图书馆查询资料,再给出自己的意见并强调:“仅供参考”。他常对学生说:“不要盲从,外面发生再大的事情,用脑子看看,分析分析。”他常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想法做前人未做过的事。他总是琢磨着怎样让学生顺利成才。

      他常说:“我已经这么大年纪了,按照70岁平均年龄的标准,我已经大大超过并且满足了。不过我还想多活几年,我要看这新校舍建好,要看着新一代的学生学好所学,养活自己,对国家有贡献。”

      九九重阳,丹桂飘香,秋令似春光,抬望眼,五千年文明古国,一挥间遍地芬芳。东方观旭日,西方赏夕阳,晚霞更比朝霞红。老当益壮,奉献余温。快马加鞭,前途无量。祝同志们健康长寿,祝祖国永世兴昌。

      这是他在2006年为敬老节创作的随笔,壮怀豪情展露无疑。他用诗、用词、用心歌颂着他所热爱的祖国。

                                            (海洋学院  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