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是默默无闻、来不得半点含糊的求索历练。它最终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翅膀而不是七彩的光环。
金有坤(1922.1-1994.3),山东德县人,回族,中共党员,水产品加工教授,1992年起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46年毕业于震旦大学化学系。曾任食品科学技术系主任。前后编写出版《淡水渔业水化学》、《淡水渔业水质分析法》等专著,发表数十篇有关水质监测的论文。1987年9月因国家“六·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黄浦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方案研究》获1986年国家环境保护局环保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3月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严格慈爱的学者
金有坤是位慈爱的学者,拥有一颗不断追求科学,并甘愿奉献教育事业的心。她身材娇小,但精力惊人,对事业尽心尽力,充满超出常人的热情与毅力。1976年进入上海水产学院以来,金有坤与学校一起,努力为水产事业奋斗着。她治学严谨,教学严格。无论做什么事她都十分认真,比如校对书稿,会一字一句仔细过目。她的认真给同事们留下深刻印象,给后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当面对一些学生做实验态度不端正,步骤不严谨,操作不规范时,任课教师还常以金有坤为例子教导学生,有时还会开玩笑:“你们马马虎虎作实验,要是换作金老太,非教训你们不可!”
金有坤不仅治学严谨,对培养新教师更是严格要求。她认为,教师是学生知识的风向标,影响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甚至几批学生。姚野梅曾在金有坤指导下当实习教师。提到金有坤时,她回忆道:“当初刚成为教师要试讲的时候,她就会来教室,听完一整节课,指出讲课中出现的问题和缺点。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化学符号中pH有时写得快了,字潦草了,p与H会分不清大小写,她就会特别指出p是小写的,绝对不可以搞错。有时,即使是教学过程中的发音问题,金教授也会认真地向实习教师提出。”这么小一件事,体现了金有坤对教师责任的理解。
1982年金有坤成为加工系主任。在工作中,她常常亲力亲为、以身作则,总是抢在别人前面干活。她同年轻教师一起挤公共汽车,到刮着大风的江边采水样;搬分量不轻的蒸馏水玻璃瓶作实验准备,件件烦事琐事都争取冲在前面,把方便留给别人。金有坤带领科研人员完成的国家“六·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黄浦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方案研究》,获1986年国家环境保护局环保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上海更好地防治黄浦江污染做出重要贡献。
生活中的强者
金有坤的一生充满坎坷。1946年金有坤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化学系。由于家境拮据,金有坤工作以后不仅要照顾自己的家庭,而且还要负担弟、妹读书。虽然负担很重,但她仍然默默地坚持着,在工作上努力,在家里照顾弟妹。也由于这个原因,她结婚比较晚。可惜婚后,命运并没有眷顾她。他们夫妇在“文革”期间都遭到批斗。金有坤在经历人生低谷的时候,失去了人生的另一半依靠。走出“文革”阴影后,她没有抱怨,也没有喊天怨地,仍然默默地刻苦工作。不仅如此,她经济上除了维持基本生活外,还坚持按时每月为婆婆寄生活费。为了不让婆婆知道儿子的死讯,不让老人家受打击,她对老人家一直维系着温馨的问候。如此善良赤诚让周围的人动容,也让大家对她肃然起敬。
虽然自1992起,金有坤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但她的生活一如既往的简朴。即使是70岁生日也是由研究组里的同事在实验室帮她庆祝度过的。没有宽敞的房间,没有隆重的排场,也没有济济一堂的宾客,有的只是与以往一样一个普通的生日和大家的祝福。
忘我的事业追求
当很多同龄人在安享晚年的时候,已70高龄的金有坤仍然在坚持工作。当时,身体微恙的金有坤时常会感到肋下疼痛。同事们常劝她注意身体,但她毫不在意,仍然专注于工作。疼痛袭来的时候,忍一下就任其过去了。然而,不幸的是最终被诊断为癌症。她的弟弟立即带她去北京看病。病情尽管被控制住了,可金有坤没有在医院静心养病,她的心仍然牵挂着学校,牵挂着学生,牵挂着还未完结的研究论文。她向医院请假,理由是先料理一下学校的大小事务,再接受下一步治疗。而事实上,金有坤再也没有回到北京继续接受治疗。一回到学校,她就将病痛放在一边,专心工作,最终导致癌症复发。金有坤就近在新华医院接受治疗。因为病情严重,她再也没有回到她心爱的学校。躺在病床上的金有坤从未忘记学校与工作。她总想着能再一次回到学校,继续她还未完成的工作。甚至在弥留之际,金有坤心里想的还是工作,想着还未编完的教材,想着还未毕业的研究生,想着她还未交的党费,并请同事帮她交上最后一个月党费。
当同事和家人在收拾金有坤的遗物时,发现她大量亲手抄写与整理的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料,仅仅是摘要卡就有好几堆。原来金有坤一直希望能开办一个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为此,她收集了大量资料默默做着准备。看到那么多摘抄资料,无论谁都会发自内心地尊敬与感动。
金有坤从事过的研究项目举不胜举,如1946年“六六六”原料研究,1954年龙口粉丝粉浆pH与捆粉生产率研究,1974年水产品污染调查、测定糖醛含量方法,1984年东海污染调查报告等。这些研究项目有的持续两年,有的三年,但从未间断过。她把一生奉献给了事业,却没能好好地享受过生活。在生活上,仅仅一块臭豆腐也能让她连说“好吃好吃”。
过程胜于结果
金有坤曾获得厦门市、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但她从不主动提起荣誉。她喜欢默默无闻地努力,勤勤恳恳地实干。也许每个荣誉对她来说只是对过去的总结,对未来展望的起点,是每一次新的开始。可以想象无数个夜晚,金有坤在灯下伏案研究。她用行动诠释着她对事业的理解,对生命的感知。她的身材虽然柔弱,她的家庭虽然不富裕,她的前半生虽然充满波折,但她的踏实努力,她的坚韧不拔,她的赤诚之心造就了她充实的一生,造就了她色彩斑斓的事业,造就了她在我们心中高大且崇高的形象。
荷瑞思在给马赛纳思的书信中说:“世上最大的傻子,是为了外在而牺牲内在,以及为了光彩、地位、壮观、头衔和荣誉而付出全部或大部分现下和自己的独立。”外在光彩与地位是稍纵即逝的,金有坤抛弃了那些虚伪的浮华,痴心投入于科学与教育领域。这样的人生或许俭朴平淡,但却洋溢着一种快乐与满足。
金有坤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科学研究的成果,更多的是一种感动,是一份敬佩,是一种思考。是什么让她放弃了外在浮华?是对科学的追求,是由工作所带来的快乐,是洁白轻盈的心灵翅膀载着她飞翔。也许这些都是原因,但斯人已去,我们很难去揭开最真实的答案。但我们可以试着去感受,感受金有坤留给我们的感动,感受那份忘我的奉献精神。
叔本华说:凡是觉得自己有坚实的智能和正确的判断力,可是却缺乏高度心知能力的人,就不要畏惧苦读,因为凭它的帮助你可以提升自己于一般仅知其所见的大众之上,而获得只有博学的苦役方可接近的隐蔽所在。虽然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可能无法做到像金有坤那样丢弃外在的繁华与光彩,但只要努力去靠近,即使达不到至少也能消减心灵的空虚,增强无法磨灭、由内及外的满足与快乐。
(食品学院 樊旭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