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湛人生
胡明堉:一心为学生

 

 

        认真,正直。

   

胡明堉(1938.1-   ),上海人,民盟盟员,船舶工程教授,1994年起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60年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上海水产大学工作。主持或参与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上海市产学研一等奖等。

 

 

答疑解惑,诲人不倦

      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把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的教师,胡明堉的生活总是和学生联系在一起。他以一位慈父般的情怀,关心着学生成长。讲授知识,诲人不倦,还辅导学生看课外书。对一些基础理论,他强调学生务必理解。对学生提问,他喜欢当场探讨,启发思路,以免问题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

      曾在大二上过胡明堉船舶学的2004海洋科学渔业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们都对他印象深刻。在他们记忆里,第一次看到胡明堉的时候就觉得他既和蔼可亲又知识渊博,让他们没有师道尊严的距离感,以致他们在背后都称胡明堉为慈祥的老爷爷。有一位同学说他几乎每次上完课都会去问题目,有些一下子听不懂还要胡明堉反复讲几次,但是他一点都不觉得烦,一遍两遍,很耐心地解答。如果哪堂课胡明堉出差上不成,他一定会另外找时间补课,决不会囫囵过去,学生们想偷一次懒根本不可能。

      胡明堉对课程内容了如指掌。上课时几乎不翻书,还经常理论联系实际,讲许多课外东西让他们增长见识,所以学生们都很喜欢上胡明堉的课。对那些“逃课”的学生,胡明堉语重心长,晓以大意,让他们明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对考试前的复习课,学生们“满腹牢骚”。考试前有些老师会帮助学生拎拎重点,而胡明堉是每一章节结束后小结一下,最后考试前不会给学生整理复习。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整本书个个都是重点”。虽然学生复习时不知如何下手,满头雾水,但心里都明白“严师出高徒”,这是真心为他们好。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增长知识,提高素质。

      现在有个别学生为了通过考试,不惜动用一切办法作弊。对此,胡明堉认为应该对违反考场纪律的学生进行严格处理,处罚不严是作弊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实事求是是做人的道理,学习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学做人,诚实是美德,分数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要弄懂,作弊既影响了学习风气,对自己又没有好处。为了避免自己的学生在考试时作弊,防患于未然,胡明堉考完试之后有时会找那些在及格线徘徊的学生,补考一些相关知识点,如果回答的比较满意就可以通过考试。他始终认为考试只是一种形式,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知识究竟掌握了多少。仅凭一张考卷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学生从小到大经过的考试不计其数,可以说已经“身经百战”。以前是为了升学而考,到了大学如果还是只为了考试,那么学习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针对一些学生“考前突击,考后就忘”的特点,胡明堉说:“不管怎么说,学习和工作不一样。”工作中对一些经验公式和数字记不住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因此,如果考试考这些死记硬背的内容没多大意义,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方法,理清思路。大学学习,就是学方法,学思路。完全靠记忆掌握知识点不是学习。他认为,学生上课一定要记笔记。老师所讲的内容都是经过整理的,是最重要最经典的东西,也是学生将来在社会上最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如果是专业课的学习,那就需要学生自己多钻研,多发现问题。对胡明堉而言,能够看到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有所建树是最让他开心的事。最近86届学生毕业20年后回母校。在座谈会上他发现过去一位学生现在在广西船厂做厂长兼党委书记。提起此事他一脸欣慰。

      退休后,胡明堉依旧没有闲着。现正受农业部渔船检验局委托,培训渔船检验人员,大专班办了三期,研究生班也已经办了两期,而且还会继续办下去,目的是提高渔船检验队伍的素质。

热爱海洋,热爱事业

      从事教育工作的数十年里,他参与过多本著作的编辑工作,曾担任《船舶原理与结构》副主编,参编《农业百科全书》、《辞海》、《海洋——新世纪的希望》、《渔业科学》等。

      “他是一个很认真,很踏实,很正直的人,做事严谨,一丝不苟,待人又非常真诚。他本人的身体并不是太好,却仍然坚持工作,也不叫苦喊累。”这是与胡明堉一起编写《海洋——新世纪的希望》一书的张丽珍对他的评价。在学生、同事和朋友眼里,他是一个榜样。这样的作风和他“认真,正直”的座右铭是分不开的。闲暇的时候他总喜欢一个人看点科技类和文艺类书籍。既修身养性又增加知识,一举两得,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除了做一名好教师,胡明堉对自己的专业研究也相当深入。1994年他跟随渔船赴北太平洋海域进行鱿鱼渔业开发和试验工作。在《上海水产大学学报》上,曾经刊登过他写得一篇名为《鱿钓渔船及其装备的探讨》的文章。文中写道:我国发展远洋鱿钓业已有7年历史。作为发展的初期阶段,其生产工具主要依靠改装拖网渔船及配备国产和部分进口鱿钓设备。在生产实践中,它们发挥了作用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渔场的开拓和生产的发展,改装的鱿钓船及其装备已显露出某些不足,如船的自持能力、冻结力和舱容、集鱼灯的光强和效率及适航、适渔性能等。有必要在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回顾现有装备的适用程度,并借鉴日本发展经验,为今后鱿钓渔船及其装备的发展指明方向,采取必要措施,以适应新的需要。

      谈到我国未来海洋科学,胡明堉表示:目前我国造船总量排在第三位,但在科技方面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有所差距,而且对海洋发展的意识较为薄弱,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由于过去对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因此现在受到国际国内资源的影响。另外,科技生产方面的问题还有待解决。这一观点和上海水产大学黄硕琳副校长在《海洋——新世纪的希望》中写的序言不谋而合。他认为在漫长的历史中,借助于海洋的优越条件,逐步形成和发展了我国临海经济带和海洋经济,繁荣的沿海区域,集中了我国半数的人口和一半以上的经济产值。不可否认,海洋产业对我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然而,与发达海洋国家相比,我国的海洋意识相对比较淡薄,我国民族的海洋意识不强。长期以来,海洋无论在我国的发展战略上或是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都还没有达到其应有高度。我国的海洋开发与保护同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许多海洋开发领域尚处在粗放型阶段。

      为了满足急剧增长的人口需要,人类的社会活动正不断扩大,无节制的开采资源,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据估计,人类社会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在新世纪将丧失殆尽。而从上世纪开始,地球上的很多地方已经大量缺少水资源。由于全球性大气污染、水质污染、森林减少等,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物种也在以惊人速度灭绝。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在遭受破坏。在这样严峻的现实面前,胡明堉把希望寄托在学生身上。他觉得现在的学生学习条件非常好,在那么多前人努力的基础上,现在的学生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途一片光明。只要踏踏实实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拓展视野,提高能力,钻的精,钻的深,就有希望解决目前困扰人类的环境与发展、人口与资源等问题。

      胡明堉一生都在教书育人。他的教师生涯并没有随着退休而结束。他对专业领域的研究也没有因为年纪渐大而停止。对于他心爱的学生和事业,他仍一步一个脚印地执著前行着。

 

(工程学院班  秦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