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湛人生
崔建章:湛湛人生 源于平凡

 

      科学技术的海洋无比广阔,无比深奥,望你们驾着探索的航 船驶向大洋和深海,不断地探测和研究。不惧怕风浪,能忍耐寂寞,持之以恒,必将有所贡献给人类!

 

崔建章(1937.9-   ),山东胶县人,中共党员,海洋渔业教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60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学院工业捕鱼专业。曾任海洋渔业系主任、成人教育学院院长、海洋学院院长、农业部远洋渔业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主持或参与项目,曾获福建省科技大会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崔建章已七十有余,但似乎看不出已入古稀之年。他自1956年考入上海水产学院工业捕鱼专业后,便成了一名地道的水大人。

严师出高徒

      崔建章1962年起担任海洋渔业专业教师,主讲“渔具与渔法学”。崔建章奉行“严师出高徒”这句古训。海洋渔业是一项艰苦而特殊的专业,学子们要面对晕船,缺乏淡水和蔬菜的严峻挑战,要经受难以想象的寂寞、孤独、闭塞,远离家人的煎熬。因此让学子在学习期间,就很有必要结合多次海上实习,进行实地演练。出海实习,很多学生刚上船时,心潮澎湃,期待着在广阔神奇的大海上航行,但船刚离岸,就开始头晕、呕吐。这时崔建章依旧“不近人情”,学生们该完成的任务,该进行的实践工作,一样也不能少。崔建章明白,在培养学子们高超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锻造和磨炼他们品格,造就他们在艰苦条件下吃苦耐劳、勇于拼搏、坚韧不拔的意志。

      崔建章言传不忘身教。在他眼中,一名合格的授业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熟练掌握业务技能,这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为了改革教学内容,解决国内渔业生产中的问题,崔建章多次深入绳网厂、渔船和渔村向渔民和渔工学习实践技能和生产经验,并且上过多种船舶进行海上调研。超过10年的海上经历,给予崔建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围网生产中网的沉降速度是影响捕捞效率的关键,但原教科书对此并无表述,崔建章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引进仪器,亲自出海实测,发表论文,并将结果补充到教材中,成为教材的重要内容。

      1985年我国渔船驶向远洋,这在我国远洋渔业史上一次创举。1987年,时任海洋渔业系主任的崔建章负责选派学生到中国水产总公司赴西非的远洋船队。首批选出10名1987届海洋渔业专业学生。在西非期间学生们从水手做起,既当船员又当翻译,两年之后大部分担任二副或大副,少数还担任了船长。此后,陆续有学生被选派出去,迄今累计已有300余名学生。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能吃苦耐劳,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渔业干部。其后,其他水产院校纷纷仿效,从而为水产院校开辟海洋渔业专业学生培养的有效途径。

两度西行摩洛哥

      摩洛哥大陆架水文条件适宜,饵料生物丰富,适合水生经济动物的栖息和生长繁殖,渔业资源得天独厚,优良渔场颇多。因此中水总公司1988年在摩洛哥成立摩中渔业公司。不久,崔建章前往摩洛哥担任中水总公司驻摩洛哥代表处技术顾问,其中有一段时间兼任冷藏运输船“海丰830”轮翻译。

      摩洛哥渔获物以章鱼为主,主要采用拖网技术。然而当地水域地形复杂,国内常规双船两片式拖网作业根本不适用,当地的网与我国渔船的扩张网板、拖力也不匹配。崔建章与船长们去当地韩国、德国、苏联、摩洛哥等渔船调查访问,研究他们的渔具和捕捞技术,然后再设计适合自己渔船的网具,不断改进,终于设计出既适合当地水层作业,又与自己渔船、扩张网板相匹配的单船六片式底拖网。很快,我国渔船的捕捞效率赶上、甚至超过了当地一般水平。

      但崔建章并不满足,借回国机会,利用网具模型试验等手段深入研究,使我国渔船进一步提高了捕捞效率,稳定了生产成绩。崔建章第二次赴摩洛哥期间,不但继续改进网具,而且还为15艘刚到摩洛哥不同功率的中国渔船设计了网具,培训了船员,使他们第一次出海就获得可观的生产成绩。目前,中水总公司驻摩洛哥代表处的渔轮数已扩大到数十艘。船长们说:“自从崔老师到摩洛哥后,网具基本定型,没有什么变化。”

      冷藏运输船“海丰830”轮到西非后承担运输任务,穿梭于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等国渔港。崔建章被指名担任翻译数月,其实是港内船长,承担接待各港口港务、代理、海关、装卸货、鱼货质量检验、维修、补给、事故报告、索赔等任务。甚至还要协助船长制定航线,任务繁重。期间有的渔港还缺乏海图。崔建章在这种情况下配合船长约20次安全进出各国渔港。尽管有的港口管理混乱,社会治安情况很差,但却从未出现重大人、物安全问题。

为“神舟”保驾护航

      “神舟五号”是我国航天史上一项重大突破。它的成功发射凝聚着无数科研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而崔建章也是其中一员。为确保航天员人身安全,“高海况航天返回舱打捞网系统研究”被提上日程,研究航天飞船万一发射或返回时发生故障,载人返回舱降落到海上后的应急打捞,从而安全救出航天员。如果遇到大风大浪天气,既要迅速捞起返回舱,又不伤害航天员,并非易事。

      崔建章自1998年起以我校代表身份参与该课题研究,任务是设计和提供打捞网,技术要求相当苛刻。崔建章在原研究人员调研的基础上,借鉴海洋捕鱼已经成熟的技术,针对打捞网的特殊要求制订了多套方案,经过两次模型水池试验和一次模型天然水面试验后,解决了返回舱从浮子纲滑出,低密度高强度的纲索材料的选取等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确定了网型和主要参数。在海上试验期间,崔建章不顾60几岁高龄,从模型网的材料选取,到后面的工艺制作、安装、调试等每一过程他都亲力亲为,丝毫不敢懈怠。2001年崔建章为“神舟四号”设计的打捞网,经海上试验成功后,参加了“神舟四号”的发射演练。其后,又于2003年和2005年为“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设计和提供了返回舱打捞网并投入使用,该项设计成果在4~6级海况下,实战演练成功率为100%。

      乐美龙说:“崔老师这个人有着北方人固有的豪爽,但他又心细而不莽撞,大凡只要他认为是应当去做的事情,需要他让人接受的事情,他就会锲而不舍地去做。”崔建章系山东青岛人,不会说上海话无可厚非,但他却入乡随俗,努力学起了上海话。每每与上海人交谈时,崔建章坚持操一口“外地口音”的上海话。这与其在学术上一丝不苟、严谨执着的个性完全不同。

      对学问一丝不苟、严谨求实,对学生悉心教诲、关心提携,对生活却率真朴实、平易亲切。水大百年征途中,崔建章仅仅是无数前辈中平凡的一员。知识的力量,智慧的光彩,正是他们传承着博大的学问,人格的魅力和无私的奉献。他们用自己的湛湛人生谱写了百年老校的底蕴。

 

                                          (海洋学院  王敏法 李陆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