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湛人生
曹德超:做一个认真的人

 

      少一点浮躁,多读一点书

曹德超(1945.12-  ),江苏吴江人,中共党员,高等教育与管理研究员,1998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复旦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1967届毕业生。主持的“行业性高校依托特色学科面向地方经济建设调整本科专业结构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2005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989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曾任上海水产大学副校长,负责研究生、本科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参与上海水产大学博士点申办与建设,以及学海路校区筹建与管理。

 

   

    曹德超一直以“做一个认真的人”为人生目标。从1991年1月进入上海水产大学到2006年1月退休,他几乎把全部精力献给了上海水产大学的教书育人工作。或许是学数学出身的缘故,他处理事务认真细致,井井有条。学校财务处的老师说他的报销单,总是那么准确、清晰。有一次到财务报销审核员说总额计算有误,重新计算了3次,结果发现是审核员弄错了。

    曹德超受教于复旦大学。在这所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谷超豪、夏道行工作学习的高校,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高等代数、高等几何、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统计等,激发了他日益强烈的求知欲。他常常在晚上熄灯后,与一些同学借着公共盥洗室的灯光,徜徉于数学王国。由于读书压力很大,学不好很容易不及格,因此学生们争先恐后,都很用功。

    要不是1966年6月受“文革”影响,原本1967年8月曹德超就可以毕业了,结果拖到1968年6月才拿到毕业证书。学风浓郁的大学校园因“文革”而变得无课可上,乏书可阅。巨大的转变让许多人不知所措,然而习惯了读书、学习的曹德超,仍设法搜寻身边有限的书籍,甚至钻研起他从未碰过的中医书来。为了保持数学思维不生锈,他干脆把枯燥的《初等数论》誊写了一遍。因此,十年之间,他非但没有像很多人那样荒废学业,反而精读、深读了一些书籍。

事业起于平凡

    1990年曹德超所在上海第二冶金专科学校与漕河泾上海冶金专科学校合并,学校400名教职员工面临各种选择。作为基础部主任,他没有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出路,而是用半年时间妥善安排了每位教职工去处,自己选择了自找出路。曹德超联系了上海水产大学。作为1989年全国优秀教师,他即刻被接受并于次年1月21日成为水大基础部一名高等数学教师。

    他课讲得生动,批改作业也毫不含糊。扎实的数学功底、丰富的生活阅历、长期的生产经验,使他上起课来娓娓动听,驾轻就熟,游刃于理论与实践之间。大学校园里少不了有学生逃课,可在他的课堂里,学生们总是密密麻麻坐成一片,听得津津有味。学生作业的细微错误都逃不过他的眼睛,用红笔一一改正。在课堂上,他轻重分明,对疑难环节务求讲解清晰,使学生听懂搞明白。学生们经常在课堂上听到他打趣的话:“讲到这程度如果还不明白,我真是要吐血了。”虽是一句玩笑,但他的良苦用心却赢得同学们的尊敬,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每当学生拿到他批改的作业,如果看到叉叉太多,就不免自嘲:“哎呀,曹老师要吐血了,不好意思。”曹德超总是穿一身中山装,干净大方,与此相反的是他的课堂却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充满灵动的变化和节奏。

    1992年春时上海大雾天比较多。曹德超家在吴淞口,要换两部车才到学校。每逢大雾天90路车到闸北发电厂就不走了,124路停线,他只好从闸北发电厂步行到远在周家嘴路、军工路的学校。一路下来,汗水、雾水将滑雪衫弄得里外湿透。为了早预备不迟到,他天天收听天气预报。早晨五点多就起床,赶车、步行到学校,没有一次因大雾耽误上课,总是准时到教室顾不及喘息就上课。

    不少学生至今仍感念他的严格。他几乎能记得课堂上所有学生的名字。每每在校园里学生还未来得及问候,就早听他先微笑着说:“×××,吃过了?”学生身上发生的小事,他也十分留意。他曾对一位学生说:“哦,你的画我看到了,在橱窗里的素描,画得真不错。”

    热爱、关心学生的教师,投入、敬业的教师,无论到哪里都受欢迎。因此,虽然曹德超来到水大等于重新开始,但很快得到学校信任和肯定。1992年10月曹德超晋升为副教授,12月他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之后先后担任基础部副主任、主任,教务处处长,并于1996年11月担任副校长。这容易给人青云直上的感觉,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他对教育教学事业的热爱使然,是他“做一个认真的人”的结果。

教育成于理念

    担任七年半的副校长,他快跑小跑了七年半。

    他痴情于事业发展。在主管研究生工作期间,面对新形势他提出水产研究生教育要多元化、现代化、国际化。2005年,在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曹德超代表第一届委员讲话,指出要继续探索农业推广硕士教育规律,使其更好地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贡献。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认为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的转变,不断落实‘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为此,他推行了优良学风建设推进月、“128”师生联系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等一系列举措。他还提议构建上海东北片高校联合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跨校辅修和选修。该想法得到上海东北片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9所高校响应,从1995年12月起由复旦大学和上海水产大学牵头实施,受到学生、教师和社会各界好评。2001年“关于普通高校间合作办学、资源共享,培养复合型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我国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高校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发挥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优势,曹德超进行了缜密思考。他在《优化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一文提出:“恰恰是大众化人才的数量和素质,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竞争力”,“教育资源不能有效扩展,素质教育也可能会因过度竞争而最终表现为另一种形式的应试教育。”这些观点至今仍具有启示意义。

    他集多年教育管理实践,浓缩成的“行业性高校依托特色学科面向地方经济建设调整本科专业结构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获2005年度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该成果对行业性高校如何服务区域经济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仅为上海水产大学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和本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为行业性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2000年8月上海水产大学开始与南汇县(现南汇区)商谈合作建设学海路校区,从而把握住高校规模发展的良好机遇,完成了向一所万人大学的转变,使学生摆脱了食堂小、用餐难、寝室挤的生活环境。清爽的校园,崭新的设备,良好的教学条件,背后凝聚着曹德超等多少位老师的努力和心血?

    曹德超对南汇科教园区建设的关心和投入,得到南汇区政府和群众的肯定。2002年他被南汇区委组织部提名并当选为南汇区人大代表,又在2003年3月区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区人大常委。2003-2006年间,他积极参政议政,深入调研,多次提交科教文卫方面的议案,以满腔热情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赢得南汇区广大选民的尊重和肯定。

    曹德超年轻时爱打桥牌,随着年龄增长他对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上初中时他曾为读书而争做图书管理员。今天,他仍坚持每天至少看一个小时的书。书的世界,是真正属于曹德超的世界。

 

                                          (食品学院  吴韵菲)